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之中,若论最具战力者,无人能出唐太宗李世民的右肩。他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闻名,而且在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名将中,李世民稳居前列。唐朝能够迅速平定隋末的混乱,统一天下股票配资代理,李世民可谓是功勋卓著。正是他的精湛指挥,才让大唐迎来了短短数年内的盛大统一,巩固了唐朝的江山。
李世民的麾下,涌现出了众多战功赫赫的将领,其中包括了历史上闻名的“军神”李靖与“征伐四方”的李勣。除了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,李建成手下的猛将薛万彻,也因其过人的战力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。薛万彻曾是李建成的得力战将,在玄武门之变时,他差点给李世民的队伍致命一击。然而,李世民即位后,却对薛万彻宽容大度,重用其在东征西讨中的卓越表现,尽管这位猛将最后却因卷入皇室争斗,悲惨地以含恨之死告终。
展开剩余82%李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,李世民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四方,还吸纳了来自各路的猛将,其中不乏草莽之辈,也有隋朝的降将。薛万彻便属于后者。作为隋朝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的儿子,薛万彻自小便接受父亲的严格武艺教育,身手矫健,早年便被名将罗艺看中,成为其心腹之一。正是得益于家世背景和父亲的培养,薛万彻从年轻时便立下赫赫战功。随着岁月流转,他和哥哥薛万均一起投身李唐,随着罗艺归附李唐,兄弟二人也被授予了不同的重职。
《旧唐书》曾有记载:“万彻少与兄万均随父在幽州,俱以武略为罗艺所亲待。寻与艺归附高祖,授万均上柱国、永安郡公,万彻车骑将军、武安县公。”在与李唐的接触中,薛万彻展现了过人的勇武,尤其在与窦建德的战斗中,他的英勇表现让李唐阵营深刻记住了这个将领。后来,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逐渐爆发,两个兄弟便站到了不同的阵营。李建成依然是太子,但李渊曾许诺过,如果李世民帮助平定天下,便将太子之位让给李世民。
李世民在长安、西凉、河东等地接连立下赫赫战功,最后更是在虎牢关一战中擒获了窦建德。而此时,李渊仍然犹豫不决,不舍打破嫡长子即位的传统,心中想要将皇位传给李建成。于是,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,一举定夺大权。
薛万彻一直忠心耿耿地支持李建成,在听闻玄武门之变后,他迅速带领两千名东宫士兵试图救援太子。然而,皇城的防御异常坚固,薛万彻未能攻破,便决定转向秦王府发动进攻,企图扭转乾坤。可是,关键时刻,尉迟敬德带着李建成的首级向东宫士兵展示,眼看太子已死,东宫兵士纷纷溃散。薛万彻深知形势无法挽回,只得带着亲兵逃往终南山。
李世民虽在此时发动了政变,但他依旧宽容大度,对于薛万彻这位昔日的对手并未痛下杀手,反而采取了安抚策略。并且,李世民多次派人前去慰问薛万彻,最终感化了这位猛将,使其重新归附大唐。正如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中所写:“薛万彻亡匿,世民屡使谕之,乃出。世民曰:‘此皆忠于所事,义士也。’释之。”李世民的宽容为薛万彻带来了新的机会。归附后,李世民迅速提升薛万彻的职位,并且赋予了他右领军将军的高位,允许他继续带领亲兵参战,这让薛万彻感激不已,对李世民产生了深厚的忠诚。
不久,薛万彻迎来了证明自己忠诚和战力的机会。628年,李世民决定讨伐西北的梁师都,这位反王背靠突厥,难以一举消灭。薛万彻与哥哥薛万均一起率军与突厥进行激战,兄弟二人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得极为出色,成功打退了突厥大军,为后续征讨梁师都打下了坚实基础。最终,失去了突厥支援的梁师都轻易被剿灭。
接下来的突厥战役,李世民将李靖、李勣、薛万彻等一众名将派遣出征,最终彻底摧毁了东突厥的威胁。李靖和薛万彻也因此获得了李世民的高度认可,薛万彻被视为李靖等人并肩作战的猛将。在633年的吐谷浑征讨中,薛万彻再次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。面对吐谷浑的强大,薛万彻孤军奋战,成功拖住敌军,为李靖主力部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,最终大败吐谷浑军,迫使其投降。
然而,尽管薛万彻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成为李世民信任的猛将,最终却因其傲慢无礼的性格走向了悲剧的结局。薛万彻年轻时凭借才武自负,渐渐养成了高傲的性格,随着声名的鹤立鸡群,他的傲慢越来越明显,甚至公然对上司和同僚表现出不屑。李世民宽容大度,虽有过宽慰,但并未能抑制薛万彻的傲气。最终,薛万彻因言辞不慎引起了不满,被贬到边疆。虽然他很快便因李世民病逝而获得了赦免,但此时的薛万彻仍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最终因为言辞不当再次卷入政治斗争,陷入了致命的纷争。
最后,薛万彻在房遗爱的勾结下被卷入了朝廷的权力斗争,尽管他并无反叛之心,但仍因被利用而丧命。这位曾经的猛将,尽管拥有辉煌的战功与李世民的宠信,却因自身的性格缺陷,最终未能善终。若薛万彻能学会收敛脾气,远离权谋争斗,或许他也能像李勣、程知节一样,享有更长久的荣光和安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